安徽省第三次工業普查公報
來源:SRC-749發布時間:2002-04-29 16:02 按照國務院的統一部署,1995年在全國開展第三次工業普查。我省于1995年著手準備,1996年正式實施工業企業普查登記。在各級人民政府的統一領導下,各有關部門協作、聯動,各工業企業和工業生產活動單位積極配合,經過各級普查機構和全省30多萬普查人員夜以繼日的辛勤工作,經過一年多的努力,圓滿完成了普查工作的試點、社會宣傳動員、整頓企業管理基礎工作、普查業務培訓、清查企業調查單位、普查表的填報、數據審核、匯總和上報等一系列復雜而繁重的任務。
在這次工業普查中,我省對全省境內421662個各類工業企業和工業生產單位進行了直接發表調查。其中,填報甲表的大中型工業企業663個,填報乙表的鄉及鄉以上小型工業企業26529個,填報丙表的年銷售收入在100萬元以上的村及村以下工業企業9736個,填報丁表的“三資”車間105個,填報卡片的年銷售收入在100萬元以下的村及村以下工業企業和工業生產活動單位384734個。
在登記填報結束后,省、地(市)、縣三級都開展了工業普查事后數據質量抽查和評估活動。省級質量抽查和評估結果表明,這次工業普查全省數據質量好于國家規定質量控制目標。現將普查結果公布如下:
一、工業經濟整體實力增強
工業普查結果表明,自1985年第二次全國工業普查以來,我省工業經濟總量顯著擴大,特別是“八五”期間發展水平明顯提高。
工業發展速度加快。到1995年末,全省各類工業企業和工業生產活動單位共完成現價工業產出額3156億元,按可比價格價格計算,比1985年增長4.7倍,平均每年增長18.9%,其中“八五”時期平均每年增長26.2%。與“五五”時期的8.5%,“六五”時期的.14.8%,“七五”時期的13.1%,“八五”時期是我省工業經濟發展最快的時期。我省工業經濟的快速增長主要是受鄉屬工業和村及村以下工業高速增長影響,按可比價格價格計算,1995年比1985年增長14.9倍,平均每年增長31.9%。國有工業企業每年平均增長9.7%,特別是大中型企業亦以15.1%的速度增長。
企業規模顯著擴大。到1995年末,全省有特大型企業8個,大型企業130個,中型企業525個。與1985年相比,大中型工業企業單位數增加458個,其中“八五”期間增加了281個。平均每個大中型工業企業完成工業產出額由1990年的7284萬元提高到1995年的8988萬元,五年內擴大了23.4%。平均每個大中型工業企業擁有資產總額由1990年的6699萬元提高到1995年的20650萬元,五年內擴大了2.1倍。從大中型工業企業的開工年限看,有632個企業是在“八五”時期以前開工投產的,這說明我省工業企業規模的擴大走的是內涵式擴大再生產之路。“八五”時期我省小型工業企業的生產規模不斷發展壯大,平均每個小型工業企業完成工業產出額由1990年的7.4萬元提高到1995年的38.4萬元,五年內擴大了4.2倍。
工業經濟整體實力增強。到1995年末,全省各類工業企業和工業活動單位實現工業增加值852.1億元,按可比價格價格計算,比1985年增長3.5倍,平均每年增長16.1%,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由1985年的30.6%提高到1995年的42.5%,工業在整個國民經濟中的主導地位日益突出。我省工業增加值占全國的比重由1985年的2.9%上升到1995年的3.5%。工業經濟實力的增強還表現在企業資產總量和實現利稅的增加上,1995年,全省鄉及鄉以上獨立核算工業企業資產總額達2082.7億元,比1985年增長8.7倍,平均每年增長25.6%;實現利稅總額達153.5億元,比1985年增長2.7倍,平均每年增長14.1%。
部分主要工業產品實物量占全國的比重有明顯的提高,其中家用電冰箱生產量占全國的比重由1985年的1.6%上升到1995年的16.4%,家用洗衣機生產量占全國的比重由1985年的1.5%上升到1995年的13.4%,水泥總產量占全國的比重由1985年的3.8%上升到1995年的4.2%.部分主要工業產品產量與1985年相比增長情況如下:
產品名稱 |
單位 |
1995年 |
1985年 |
增長 |
原煤 |
萬噸 |
4444 |
2905 |
53.0% |
飲料酒 |
萬噸 |
108.7 |
36.1 |
2.0倍 |
絲 |
噸 |
5520 |
740 |
6.5倍 |
絲織品 |
萬米 |
8928 |
2082 |
3.3倍 |
人造板 |
立方米 |
811853 |
35300 |
22.0倍 |
純堿 |
噸 |
97593 |
8700 |
10.2倍 |
農用化肥 |
噸 |
1657256 |
915300 |
81.1倍 |
合成洗滌劑 |
噸 |
263597 |
45319 |
4.8倍 |
水泥 |
萬噸 |
1983 |
553 |
2.6倍 |
鋼 |
萬噸 |
325.5 |
194.3 |
67.5倍 |
銅 |
萬噸 |
8.2 |
3.3 |
1.5倍 |
柴油機 |
萬千瓦 |
442 |
101 |
3.4倍 |
小型拖拉機 |
臺 |
220967 |
32430 |
5.8倍 |
交流電動機 |
千瓦 |
2089233 |
679400 |
2.1倍 |
通訊電纜 |
公里 |
83783 |
3756 |
21.3倍 |
家用洗衣機 |
臺 |
1277182 |
131704 |
8.7倍 |
家用電冰箱 |
臺 |
1503734 |
23698 |
62.5倍 |
彩色電視機 |
臺 |
202925 |
50000 |
3.1倍 |
發電量 |
萬千瓦時 |
3103170 |
1348790 |
1.3倍 |
煤氣 |
萬立方米 |
834729 |
7973 |
103.7倍 |
在我省大中型工業企業中,已形成了一批具有安徽特色的、而且在全國具有一定地位的知名企業和名牌產品。馬鋼、美菱、揚子、榮事達、古井、合肥叉車等企業,成為全國明星企業;兩淮煤礦是全國著名的煤炭基地,還有銅陵有色公司、安慶石化等大型企業在全國都有較高的知名度。馬鋼生產的車輪輪箍、高速線材居國際先進水平、合肥叉車總廠生產的“合力牌”叉車,美菱、揚子生產的家用電冰箱和榮事達生產的家用洗衣機是全國最暢銷產品,寧國水泥廠生產的“海螺牌”水泥是國家重點工程專用水泥,古井酒廠生產的古井貢酒四次蟬聯全國白酒評比金獎。
二、工業經濟結構發生新的變化
1985年以來,工業所有制結構呈現出以國有工業比重下降、非國有工業比重上升為其主要特征的多種經濟成份并存的格局。國有工業資產要素比重下降,非國有工業比重上升。在鄉及鄉以上獨立核算工業中,國有工業資產總額占全部工業總資產的比重由1985年的82.5%下降到1995年的62.9%;非國有工業資產總額占全部工業總資產的比重由1985年的17.5%上升到1995年的37.1%,其中“三資”工業資產總額占全部工業總資產的比重由1985年的0.01%上升到1995年的5.4%。國有工業產值比重下降,非國有工業比重上升。按可比價格計算,國有工業產出額占全部工業總產值的比重由1985年的76%下降到1995年的43.6%;非國有工業產出額占全部工業總產值的比重由1985年的24%上升到1995年的56.4%,其中“三資”工業產出額占全部工業總產值的比重由1985年的0.05%上升到1995年的5.8%。我省股份制改造速度加快,1995年股份制企業擁有的資產總額占全部工業企業資產總額的確比重達10.5%,實現的工業產出額占全部工業產出額的比重達4.9%。
在能源、原材料等基礎產業中,國有工業仍占據絕對壟斷地位,如煙草工業中,國有工業占96.6%;石油加工工業中,國有工業占96.5%;煤炭工業中,國有工業占90.2%;電力工業中,國有工業占71.9% ;化學工業中,國有工業占63.3%;電子工業中,國有工業占61.5%;醫藥工業中,國有工業占51.8%;儀器儀表工業中,國有工業占50.8%;。
三、工業產業結構有所變化
1985年以來,我省輕重工業保持協調發展。鄉及鄉以上獨立核算輕重工業總產值比例,1985年為50.3:49.7,1995年為47.9:52.1。輕工業中以非農業產品為原料工業的發展快于以農業產品為原料的工業,重工業中加工工業的發展快于采掘業和原料工業。十年來,我省立足于原料和能源基礎工業的優勢,著力改造傳統工業,培植和發展加工工業,特別是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產業,使工業產業結構和行業內部結構有所調整,但產業結構演進的總體格局變化尚不顯著。
|
固定資產原價和流動資產比重(%) |
位次 |
工業產出額比重(%) |
位次 | ||||
1995 |
1985 |
1995 |
1985 |
1995 |
1985 |
1995 |
1985 | |
煤炭采選 |
10.90 |
8.14 |
2 |
5 |
4.29 |
3.79 |
8 |
9 |
森工 |
0.22 |
0.07 |
21 |
22 |
0.30 |
0.08 |
21 |
22 |
食品、飲料、煙草 |
9.85 |
11.64 |
4 |
2 |
22.34 |
18.10 |
1 |
1 |
紡織 |
9.75 |
8.76 |
5 |
4 |
11.88 |
9.96 |
2 |
2 |
服裝、皮革 |
1.78 |
1.96 |
15 |
15 |
2.22 |
3.12 |
16 |
13 |
造紙印刷 |
2.21 |
2.37 |
13 |
13 |
2.63 |
2.81 |
13 |
14 |
文教、體育用品 |
0.21 |
0.23 |
22 |
21 |
0.22 |
0.44 |
22 |
21 |
石油加工 |
3.42 |
2.03 |
11 |
14 |
4.25 |
2.80 |
9 |
15 |
化學 |
6.82 |
6.13 |
7 |
8 |
6.35 |
6.65 |
5 |
6 |
醫藥 |
0.94 |
1.52 |
18 |
17 |
1.12 |
1.81 |
17 |
17 |
化纖 |
0.86 |
0.55 |
19 |
20 |
0.41 |
0.51 |
20 |
19 |
橡膠及塑料制品 |
2.25 |
2.72 |
12 |
12 |
3.01 |
3.49 |
11 |
11 |
建材制品 |
6.71 |
3.79 |
8 |
10 |
6.28 |
7.89 |
6 |
5 |
冶金 |
11.58 |
13.59 |
1 |
1 |
10.1 |
9.77 |
3 |
3 |
金屬制品 |
1.70 |
1.67 |
16 |
16 |
2.26 |
2.31 |
15 |
16 |
機械 |
8.28 |
7.29 |
6 |
7 |
7.75 |
8.12 |
4 |
4 |
交通運輸設備 |
3.86 |
3.49 |
10 |
11 |
2.90 |
3.48 |
12 |
12 |
電氣機械及器材 |
1.91 |
4.12 |
14 |
9 |
2.46 |
5.01 |
14 |
7 |
電子及通信設備 |
1.34 |
1.46 |
17 |
18 |
0.98 |
0.93 |
18 |
18 |
儀器儀表 |
0.85 |
0.63 |
20 |
19 |
0.50 |
0.48 |
19 |
20 |
電力、煤氣、自來水 |
10.60 |
10.45 |
3 |
3 |
4.33 |
3.56 |
7 |
10 |
其他 |
3.94 |
7.38 |
9 |
6 |
3.41 |
4.78 |
10 |
8 |
四、工業企業職工隊伍素質提高
中青年職工隊伍壯大。在鄉及鄉以上獨立核算工業企業職工隊伍中,20及20歲以下的職工24.5萬人,占7.7%;21-35歲的職工177.6萬人,占55.9%;36-50歲的職工96.7萬人,占30.5%;51歲以上的職工代表大會18.7萬人,占5.9%。
職工文化、技術素質提高。在鄉及鄉以上獨立核算工業企業職工隊伍中,大專以上文化程度的14.7萬人,占4.6%;中專、技工及高中文化程度的職工93.8萬人,占29.6%;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職工208.9萬人,占65.8%。與1985年相比,大專以上文化程度的職工比例提高2.3個百分點,中專、技工及高中文化程度的職工提高9個百分點,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職工下降11.3個百分點。在已評定技術職務的專業技術人員中,具有高級技術職務的1.7萬人,占5.5%,中級技術職務的7.8萬人,占24.8%,初級技術職務的21.8萬人,占69.7%。
大中型工業企業人才和技術優勢突出。1995年,我省大中型工業企業擁有工程技術人員7.8萬人,占職工總數的6.2%,高于小型企業5.7%的比重。從職工的文化素質看,大專以上文化程度的確占8.1%;中專、技工及高中文化程度的占36.3%。從技術職務看,具有高級技術職務的占0.9%,中級技術職務的占3.6%,初級技術職務的占9.0%,均高于小型企業的水平。
鄉鎮工業企業勞動者的文化和技術素質與國有企業、“三資”企業承包有一定差距。在鄉屬工業企業職工中,大專以上文化程度的僅占0.8%,而初中文化程度的占77.7%;具有高中級專業技術職務的僅占1.4%。
職工的生活條件逐年有所改善。1995年全部鄉及鄉以上獨立核算工業企業職工平均工資為4367元,比1985年增長3.7倍,按可比價格計算平均每年增長3.6%。
五、工業企業技術裝備水平改善
1995年末,我省鄉及鄉以上獨立核算工業企業擁有固定資產原值為1160.8億元,比1985年增長5.4倍。職工人均裝備37282元,比1985年增長3.1倍。全省工業企業擁有小型計算機17臺,微型計算機4714臺,自動化及半自動化生產線1983條。
設備更新速度加快。在安裝使用設備中,屬于90年代出廠的設備占53.7%,80年代出廠的設備占36.3%;70年代以前出廠的設備僅占10.0%。在已安裝使用的設備中,進口設備占14.4%,比1985年的12.1%上升2.3個百分點;國產設備占85.6%,比1985年的87.9%下降2.3個百分點。
大中型工業企業設備較為先進。在我省大中型工業企業中,1995年末主要生產設備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的占17.6%,達到國內先進水平的占21.5%,達到國內一般水平的占55.5%,國內落后水平的僅占5.4%。其中,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的30%以上行業有:鋼鐵工業、化學工業、建材工業和煙草工業。
六、大中型工業企業科技投入加大
1995年全省663家大中型工業企業擁有技術開發機構483個。技術開發人員30217人,每萬名職工中擁有技術開發人員244人,比1990年增加93人。當年投入技術開發經費6.4億元,平均每個技術開發人員占有技術開發經費2.1萬元,比1990年增加0.4萬元。完成技術開發和研究發展項目(課題)1895個。高投入獲得高效益。1995年大中型工業企業新產品銷售收入達65.5億元,占全部大中型工業企業銷售收入的8.2%,實現利稅7.1億元,占全部大中型工業企業利稅的7.4%,比重比1990年分別提高0.5個百分點和1.1個百分點。1995年完成科技著作30種,科技論文995篇,獲技術開發成果獎314項。
七、工業企業經濟效益狀況
反映投入產出規模的主要指標比上年均有一定增長。1995年全省鄉及鄉以上獨立核算工業企業實現工業增加值449.9億元,比上年增長5.2%;產品銷售收入1661.7億元,比上年增長37.4%;實現利稅153.5億元,比上年增長19.1%,企業全員勞動生產率(按增加值計算)14448元,比上年提高5.6%.
產品質量有所提高。據對全省主要工業產品質量狀況普查,1995年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的優等品占24.6%,達到國際一般水平的一等品占34.7%,達到國內標準的合格品占40.7%。與1985年相比,優等品率提高15.5個百分點一級品率提高16.2個百分點。
主要工業技術經濟指標與1985年相比進一步提高。如發電每千瓦時標準煤耗下降34克,噸鋼綜合能耗降低116千克標準煤,電爐鋼噸鋼耗電下降15度,合成氨耗煤每噸下降485公斤;單位產品原材料消耗下降,每輛自行車耗鋼材下降4.3公斤等。
經濟效益仍不理想,經濟運行質量急待提高。主要表現為:成本費用利潤率下降。1995年全省鄉及鄉以上獨立核算工業企業成本費用利潤率比上年降低0.5個百分點;資金占用不合理,相互拖欠,周轉困難。1995年末,全省鄉及鄉以上工業企業流動資產913.9億元,占資產總額的43.9%,流動負債914.8億元;經營狀況不佳,虧損上升。1995年全省鄉及鄉以上獨立核算工業企業虧損總額31.3億元,比上年增加7.9億元,虧損額相當于實現利稅額的20.4%,在我省現有的三十八個行業大類中,出現凈虧損的行業有19個。
國有工業在走向市場經濟的過程中,由于結構調整滯后,機構轉換緩慢,歷史負擔沉重等諸多因素,經濟效益低下。1995年國有工業企業虧損額高達19.4億元,占全部工業虧損額的61.9%;企業債務負擔沉重,1995年末國有工業資產負債率67.6%。國有工業企業離退休人員相當于在職職工總人數的18.1%,企業內部及社會負擔都大大高于非國有工業。